目前分類:文章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本篇圖文轉借自台大校友網誌 現為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

原文:https://www.facebook.com/notes/hank-li/%E7%95%B6%E6%9E%97%E6%9B%B8%E8%B1%AA%E9%83%BD%E6%84%9F%E8%AC%9D%E7%89%A9%E7%90%86%E6%B2%BB%E7%99%82%E5%B8%AB%E4%BD%A0%E9%82%84%E5%9C%A8%E7%9C%8B%E5%BE%A9%E5%81%A5%E7%A7%91%E9%86%AB%E5%B8%AB/10151132101334702

 

---------------------------------------------------------------------------------------------------------------------------------------------------------------------------------------------------------------

 

最近剛好有朋友問我復健科診間的醫師跟物理治療師到底有什麼不同,

我覺得我們之間的對話很有趣,一問一答間,

不僅瞭解了一般民眾對復健科或是物理治療的認識在那,

也再次喚醒我對物理治療這專業有朝ㄧ日須獨立的重要性,

我把它分享出來,與大家分享之~

 

友人 :

好奇問一下,診療室的醫生跟物理治療師有什麽不一樣啊?

 

Hank Li :

    復健科醫生所學的醫學背景廣,他們在診間的職責是從患者受傷的部位做出初步的分級,

或進一步安排病患去做影像學檢查,並從影像學檢查中得知病患問題所在,

由於他們可以開立藥物以及打針的處方,所以有時他們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處方有可能有效。但是進一步問他們除了吃藥與打針之外的解決辦法是什麼,他會幫你安排物理治療,所以物理治療也變成他們的另外ㄧ種解決病人問題的方式。

 

     物理治療師分成神經小兒骨科心肺四大領域,我們精確的診斷出患者的問題後,

以聲、光、電、水、冷熱、牽引等物理因子,配合徒手及運動治療,目的在於以緩解病患疼痛,恢復身體機能,預防反覆性傷害。

 

    如果拿ㄧ級方程式來打比方,人的身體好比一部法拉利,不同科別的醫生就像是修理各部位的技師,當引擎壞了的時候,交由專門修理引擎的技師去修理,輪胎需要更換的時候,會有輪胎部門的技師出來更換。但如果進場維修的是年事已高的舊款車,引擎好像沒什麼問題可是就是跑不快,胎紋好像都在,可是轉彎就是會打滑。引擎技師摸摸頭,輪胎技師摸摸腳,找不到問題處理不了。請這輛舊款的法拉利去找好像什麼都可以解決的總技師,但他不會換輪胎,不會修引擎,也不會親自下場跑賽道。但他會依照車況問題幫忙分析戰情,場地的優缺點在哪裡,最後給與總指示,當然也會視情況安排其他部門技師來ㄧ起幫忙。

 

    當ㄧ切零件都更換修理好的時候,也許可以跑出最佳成績,也許不會,就像人體ㄧ樣,開完刀之後也不是馬上就可以開始活碰亂跳。

這時候就需要有車手實際開上賽道,不同車款,擁有不一樣的性能,必須使用不同的技術衝上坡,過彎道,以及直線加速,實際跑過檢核過才會知道確認問題有沒有被解決,從中再提供技師更符合問題的解決方式,

而這樣車手的角色,就像是各類型的治療師,依照不同患者的臨床狀況提供適合的訓練方式,解決生活中的難題,恢復正常生活功能。

要有出色的成績,除了要有能維修法拉利的技師之外,也需要能夠解開引擎封印的車手。

可惜台灣的健保制度把這樣的人才都當成奴才了,廉價的醫療,要求高品質的服務,

也把物理治療放在復健科醫師底下太可惜了,大家明明有各自的專業。

物理治療師,擁有西方醫療學理,瞭解解剖生理,各肌肉關節組織與生物力學,可以評估非急性期的患者,

並擁有使用非藥物開刀獨立治療病人的能力,所以一般來說的肌肉骨骼系統問題的患者,物理治療師真的應該是首選。

 

友人:

    說的真清楚!!也解開我看診那時感到的異樣感。我覺得很好奇。一般民眾看診時往往會把復健科醫生當作是"醫生",

而物理治療師則被看作是"幫忙弄弄儀器"的人員。此外,我某天在治療時,某病患跟物理治療師反應其他部位也不舒服,當下那個物理治療師卻也是請他再去諮詢"醫生"。如果像李老師說得這樣,

為什麼物理治療師要被置放在復健科醫生"之下"(我所謂的之下暫且先是指診療程序與權力位階上)?這是否涉及長久以來社會對於醫療的想像? (例如,要"吃藥"之類的)這是台灣社會獨有的狀況嗎?

 

Hank Li :

    復健科醫師的確是我們當初所知道的醫學系七年畢業後出來執業的醫師,

而且台灣社會ㄧ直覺得醫生什麼都懂什麼都會什麼都比其他人厲害,

所以依照物理治療師法物理治療師執行業務時,應依醫師開具之診斷、照會或醫囑為之。

當醫生醫囑開立確定的電療項目與部位後,如果我們擅自更改就是違法。

 

其實電熱療只是一種治療的方式,問題真正被診斷出來了,電熱療根本不需要做太多。

但是由於坊間有太多”撲嚨共”醫生,對於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只懂得轉介,根本不懂得其精髓,

對於患者的疼痛只需要開立藥品,對於問題只需要轉介,連精準的診斷都不見得有,只需要門診開立醫囑收費,其他什麼事都不用做,就是高收入的醫生了,他們會希望物理治療師獨立嗎?

這是過去錯誤的立法,國外都已經更正各自獨立,也就是不須要經過任何醫生的醫囑就可以來看物理治療。

不過現階段的台灣實際上還是需要一個診斷,至少初次需要診斷比較好。但是如果確診後,

之後每次要做物理治療還必須先掛復健科門診的確是有些浪費醫療健保。

物理治療真的不應該放在任何醫生權利之下,患者有權利選擇專業。

但是如果卡在物理治療診療程序之前的醫師無法釐清病人問題,也無法為後續其他專業提供更進一步的檢查結果,以方便後續物理治療的判斷正確性的話,只是替治療師篩選分配病人的醫生,那真的沒有這樣的必要。

 

 

 

友人:

    所以國內在現行體制下,病患其實也無法直接諮詢物理治療師是嗎? 都必須依循復健科醫生的醫囑?

另外我也好奇,既然國外已經更正各自獨立,那國內有相關的團體在推動這樣的分立嗎?

又國外將復健科醫生與物理治療師分立後,又如何區分兩者的差異?

畢竟其中確實有重疊之處,例如我去看診,其實復健科醫生問的問題,物理治療師也又再問了一次。

 

Hank Li :

    在現行的健保制度下是的。一般患者想要接受物理治療須先看醫師門診(一般是復健科,亦有其他科醫師可直接照會),若醫師覺得有需要,才開立物理治療照會或醫囑。物理治療師才能進行物理治療相關業務。如果擅自從事物理治療相關業務,ㄧ經舉發,物理治療師必須遭受罰鍰處分。

綜合國外物理治療專業的轉介模式有下列三類:

(一)直接就診模式:病患可以自己判斷不經過任何醫師轉介,直接前往其所熟悉信賴物理治療部門或物理治療師尋求專業諮詢和服務

(二)獨立轉介模式:病患必須經由某一種醫療人員,如醫師、牙醫師或其他人員的轉介,才可以被轉介的物理治療部門或物理治療師尋求專業諮詢和服務。

(三)自我轉介模式:也就是現今台灣的模式,由復健科醫師轉介,醫生也會因為物理治療而產生額外的收入,即在轉介的流程,除了醫療需要性外,也夾雜有財務方面的因素。

      物理治療的自我轉介模式在國外先進國家已經行之多年,保險的給付方式也因保險而異。但是在國內,因為醫療環境和保險支付制度的狀況,

幾乎都是自我轉介模式。台灣物理治療爭取獨立已經行之多年,如果修法通過,物理治療師可獨立執行業務,

民眾更可直接受惠,也會避免健保資源浪費,可是每當修法送案的時候總是會遇到阻止的聲浪,因為改變之後,就不會產生因轉介而來的醫療額外收入。

其實復健科醫師與物理治療師根本是兩種醫療專業,分立後只是把自己的職權分的更清楚,

復健科醫師就如同其他內科醫師,可以選擇使用超音波,肌電圖之類的醫療精密儀器去為病人作檢查,也可以選擇使用藥物或是針劑去減緩病人的疼痛。如果真的患者不喜歡其治療方式,可以再找物理治療師進行運動治療徒手治療儀器治療。

物理治療師不會復健科醫師的用藥針劑以及機密儀器專業,也如同復健科醫生不懂物理治療師治療時的理論與手法。

 

這是兩種不同的專業,民眾可以選擇其所好去,就如同感冒你可以去看小兒科,耳鼻喉科,內科都可以去看。

 

------------------------------------------------------------------------------------------------------------------------------------------------------------------------------------------------------------

在此謝謝學長分享

希望能讓大家對於物理治療師和復健部醫師有更多的認識唷

 

 

 

2013台大陽明物治營報名期限到11/16

想對物治了解更多嗎?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快寄出你的報名表吧!!!!!^_<

ptca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關節脫位不擔心,貼布讓你安心動~

有些運動員或老年人因外力或創傷,容易導致肩關節前向脫位,

有時需要使用肩部吊帶(shoulder sling)來支持肩關節。

當肩關節脫位時,會造成肩部疼痛或肌肉緊繃、腫脹(mild muscle spasm),

且使用肩部吊帶固定時,容易讓肩部循環變差。

此時可以利用貼紮代替肩部吊帶來支持肩關節,並同時加強肩關節之循環引流。

 

紅色I 形結合三爪形貼布,主要作用為促進棘上肌、支持肩關節合併循環引流,

藍色I 形貼布使用中度以上的拉力,主要作用為支持肩關節。

 

貼心小提醒:

不同受傷時期的主要問題和貼紮方式亦有不同,

通常急性期會以腫脹和疼痛處理為主;

亞急性期則可採用支持肩關節同時引流的貼紮方式;

慢性期則著重於動作模式的訓練並加強主動動作。

 

 

 

 

From:https://www.facebook.com/notes/kinesio-taping-association-taiwan-ktat-%E8%BB%9F%E7%B5%84%E7%B9%94%E8%B2%BC%E7%B4%AE%E6%8A%80%E8%A1%93%E7%A0%94%E7%A9%B6%E5%8D%94%E6%9C%83/%E9%97%9C%E7%AF%80%E8%84%AB%E4%BD%8D%E4%B8%8D%E6%93%94%E5%BF%83%E8%B2%BC%E5%B8%83%E8%AE%93%E4%BD%A0%E5%AE%89%E5%BF%83%E5%8B%95/363606610374455

ptca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T專欄] 蹠骨疼痛 (Metatarsalgia, Ball-of-foot pain)

1,883 次點閱

 
 

在網路上,常看到跑友提出有關蹠骨疼痛的討論。有的只知道是腳掌不適,但也說不上哪裡出了問題,更無法捉摸發作時間,當然也就沒有明確地目標進行防護、治療。

相信曾經出現前腳掌疼痛現象的跑友不在少數,其發作時疼痛的感覺從麻、微微刺痛,到尖銳的刺痛感都有,端視病狀的程度而有不同。疼痛感嚴重時會影響一般的行動,更不用說跑步等衝擊力較高的運動了。

 

症狀

前腳掌疼痛或稱「蹠骨疼痛」,此疼痛的區域在腳掌的前部,也就是蹠指關節的前部。典型的症狀是在蹠骨前端、腳底的脂肪墊上有明顯的壓痛點,通常伴隨有硬繭。 一般多發生在第二、三、四蹠骨端,但也有發生在第一蹠骨端的特殊狀況。


(圖片來源:ShoeCapital)

 

起因

正常來說,造成蹠骨疼痛的主要原因是該部位承受的壓力過大。從過往經驗來看,可綜歸以下幾種因素。

  1. 過度使用損害或受壓。
  2. 穿著不適當的鞋子。如穿著兩側太緊迫、束縛的跑鞋運動,會造成壓力過於集中在腳掌部位。
  3. 長時間的站立或負重,導致該部位受損。

 

如何處理

臨床處理上,在病狀急性期可針對疼痛部位冰敷以達到消炎的效果。在24小時內,務須讓患部徹底休息,盡可能不讓足部承受任何重量。而後再視疼痛減緩的程度,循序漸進,從被動的關節活動到腳弓伸展及適當足部肌力的復健。患者也可應用適當輔具以緩解該受傷部位所承受的壓力。在這裡建議大家,就算疼痛不在的情況下,也要常針對該部位施作足部肌肉的拉筋及肌肉訓練,避免二次傷害。

 

貼紮影片教學http://www.youtube.com/watch?v=5NJ6CsDwZ2U&feature=player_embedded (KT TAPE提供)

 

ptca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是舊影片了...但是蔚順華老師有在裡面唷!!!))

ptca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物理治療師在醫療體系內的角色

 

  復健師是大家很耳熟的稱謂,但物理治療師這個稱謂大家還不了解他是誰!

  物理治療師其實在醫療單位中是不可缺乏的角色之一,因為在各大專業領域中都是需要物理治療師,而物理治療師也需要各科專業的醫師。在各科醫師照會轉介中物理治療師不一定是要由復健科醫師看完門診後才可以做治療,只要由醫師覺得患者需要物理治療就可以進行轉介就可以執行物理治療,過去看到許多醫院的程序裡多繞一圈到復健科醫師看門診,多掛一次號,多等待了一些時間才等到物理治療,這真的符合經濟效益及病人的權益嗎?

  物理治療師依照母法規定只要由醫師的診斷、照會或醫囑就可以執行物理治療評估及治療計畫擬定,所以不一定要復健科醫師看完門診後才可以做治療,主要就是讓大眾有就醫時轉介的方便性及節省醫療資源的一大方式。簡單來說就是請醫師開立診斷證明書後依患者需求就可以執行物理治療,因為物理治療可以做的層面很廣,其中包含骨科、神經內外科、一般內科、一般外科、心臟內外科、精神科、復健科及許多各專業科別通通都可以轉介及照會,接受物理治療的管路方式眾多,為何一定要由復健科醫師開立呢?

  物理治療師不是推拿師,也不是整骨師,他是生活品質與生活功能的把關者、照護者、訓練者及傾聽者。他的專業能力也很多,不單是骨骼肌肉與神經傷害,還有小兒發展訓練、心肺功能訓練、各種手術後的功能重建、運動員傷後保健及訓練、婦女產後的鬆弛問題等等,甚至在治療過程中可以傾聽患者的壓力及心聲,物理治療師是需要各專業,但各專業也是需要物理治療師,可惜的是在台灣並沒有好好發展這塊領域,在這篇文章中讓大家可以知道物理治療師不是只有電療,也是有獨特的專業能力!

  雖然物理治療不是第一線的醫療,但卻是在完成醫療服務前的最後關卡,當患者從生病後到回歸生活前,物理治療就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希望讓大家都了解物理治療的角色定位及重要性


http://tw.myblog.yahoo.com/pt_clinical/article?mid=124&prev=-1&next=111

ptca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