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後遺症,談『踝關節扭傷』的預防與治療

『踝關節扭傷』十分常見,走路一不小心,腳踩進坑洞裏,或走在凹凸不平的路上,或從高處跳下,都很容易發生踝關節扭傷的問題。踝關節扭傷雖然常見,但絕對不可以輕視,可以傷及不同的重要組織。例如:骨折、肌肉拉傷、肌腱拉傷和韌帶拉傷。日常生活中,行走、上下樓梯、步行、逛街、公園散步、旅遊、登山,稍不留意踩空了樓梯,或是地面凹凸不平,造成腳踝不穩,身體失去重心或是運動落地時踩在別人的腳上或腳踩石頭、磚塊、樹枝等絆倒,都容易導致踝關節扭傷,俗稱 "掤喀刀"。踝關節扭傷後,由於軟組織拉傷,造成微小血管破裂出血,導致局部組織液滲出、疼痛、腫脹站,以致於站立、行走困難。嚴重的扭傷可能將韌帶附著的骨頭撕裂下來,症狀更加為嚴重。

運動傷害及美麗後遺症

在運動中足踝傷害是很常見的,因為足踝部具有支撐體重的功能,其中以踝關節受到內翻及蹠屈的力量所造成的扭傷最為常見,而足部傷害則是以長期活動所引起的慢性發炎為主。另外,女性愛美,喜歡穿高跟鞋,高跟鞋讓身體重心向前移,腳踝變成「蹠屈」(圖1),容易造成「內翻」,腳踝外側韌帶扭傷是常見的「美麗後遺症」

踝關節扭傷中,有85﹪發生於踝關節向內翻轉造成外側韌帶(圖2、3)扭傷,這與關節結構有關係。檢查方法為向前移位測試(圖4)及內翻測試(圖5),不過內側韌帶也會因外翻翻轉力量(圖6)而受擠壓產生疼痛;反之,足部向外翻轉時,內踝韌帶會受到拉扯(圖7)。踝關節傷害治療不夠完整,會使踝關節變得『本體感覺受損』,引發後遺症『習慣性扭傷』的復發性扭傷,變為習慣性傷害。

急性期處理方式:R.I.C.E – 軟組織損傷急救四部曲

踝關節扭傷後, 肌肉或軟組織受傷的急救原則,請記著 RICE !

Rest 休息
停止運動,馬上休息,好好休息可以促進較快的復原。休息是為了減少疼痛、出血或腫脹,以防傷勢惡化。有些比較嚴重的患者,應考慮使用拐杖,限制踝關節過度載重。

Icing 冷敷
受傷後48小時,以冰塊冰敷時, 不可讓冰袋直接觸皮膚,應以溼的彈繃或冰毛巾保護皮膚再冰敷患部;或是浸泡在冷水中,每次冰敷15~20分鐘後,拿開冰塊休息5分後再敷。每隔2~3小時冰敷或泡冷水一次。若患部疼痛時,應馬上停止並休息,急性期每天敷3~5次。

冰敷時皮膚的感覺有四個階段:冷→疼痛→灼熱→麻木,當變成麻木時,就可以暫時移開冰敷袋。移開冰敷袋之後,在受傷部位以彈性繃帶,包紮並抬高。

【生理效應】

  • 冰敷可使血管收縮,減少受傷處的腫脹、疼痛及痙攣。
  • 每次冰敷不要超過30分鐘, 以免發生凍傷或神經傷害。
  • 如果患者有循環系統疾病「雷諾氏病」則不可冰敷,應注意!
  • 不要太早停用冰敷袋而轉用熱敷,太早使用熱敷會引起血管擴張,進而惡化腫脹與疼痛,傷後二日內應該每天使用冰敷至少3-5次,較嚴重的傷害,建議在使用冰敷三日後,且腫脹有明顯消退之後,再考慮使用熱敷。

Compression 加壓
使用彈性繃帶包住受傷部位,不可太鬆或太緊,太鬆無效易脫落太緊腳趾會腫、麻、淤血,妨害血液循環。 有些考慮使用氣墊式護踝,讓受傷部位提早正常活動,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其恢復將比完全固定不動效果好。

【生理效應】

  • 加壓可止血消腫
  • 以彈繃最大緊度70%,來包紮能獲得充足的壓力。
  • 可以觀察露出腳趾或手指的顏色,若有疼痛、皮膚變色、麻痺、刺痛等症狀出現,表示包太緊,應即解開彈性繃帶重新包紮。
  • 避免腫脹,應維持用彈性繃帶包紮約18-24小時。踝關節扭傷包紮時可以用 U 型夾板或襯墊加壓於腳踝周圍,達到固定及保護功能。

Elevation 抬高
不需活動它時,就把受傷的踝關節抬高,至少要比腰部更高才有效。

【生理效應】

  • 抬高可止血消腫
  • 抬高傷部,加上冰敷與壓迫,可減少血液循環至傷部,避免腫脹。
  • 傷處應高於心臟部位,且儘可能在傷後24小時內,都抬高傷部。
  • 當懷疑有骨折時,應先固定在夾板後再抬高,但有些骨折是不宜抬高的。

患者受傷如伴有骨折的,可經X線檢查確定診斷,作石膏或護具固定,使韌帶斷端不再活動,固定原位約六週後癒合。必要時採用手術治療, 將撕裂的韌帶儘早縫接起來。韌帶修復癒合需1個月左右。如果不在正常位置修復,或過早勉強活動,斷裂的韌帶在鬆弛的位置癒合,將會造成關節不穩,以後容易反復扭傷,侵害軟骨,久而久之,引起外傷性關節炎(Traumatic arthritis)。

如果扭傷後處理不當,會令足踝關節內的脛骨、距骨(又稱踝骨) (圖8)、足跟骨的位置出現移位或僵緊,在關節活動時便會出現問題令,關節的活動能力減少年,會影響敏捷度及平衡度,令關節更易受傷,導致復發性踝關節扭傷。

冷熱水交替浴法

冷熱交替浴水療法

(1)

先將患部浸在攝氏38-40度熱水中1分鐘,主要目的為肌肉放鬆及血管擴張,幫助血液回流,在水中在不痛的範圍內活動 1分鐘。

(2)

立刻改浸在攝氏5~10度冷水中4 分鐘。

(3)

再回到熱水中活動 1分鐘。

(4)

如此冷熱交替各做5次 (即 4-1-4-1-4-1-4-1-4)

(口訣:意思意思意思)

(5)

第一次及最後一次均須浸在熱水中。

(6)

完畢後將患部抬高, 關節活動5分鐘。

(7)

以上(1)-(6)為一次完整的週期 (冷熱交替式水療),每天做 2-3 次後, 消腫效果良好,尤其是慢性腫脹嚴重患者。

 

 

 

 

 

 

 

 

 

 

 

受傷後的 48 小時內,最好冰敷患部每天3~5次,每次15~20分鐘,2天~5天後以冷熱水交替法治療。

 

物理治療計畫與預防

物理治療復健計畫從受傷開始,一直到完全恢復正常活動,急性期處理尤其非常重要。

【早期復健計畫】

l          恢復踝關節活動角度:

n          阿基里氏肌腱伸展運動(圖9)

n          足踝關節寫字母(以大姆指腳尖寫字A、B、C…)運動(圖10)

n          足踝關節活動(繞圓圈運動)。

 

【中期復健計畫】

l          等長及等張肌力訓練:腳踝外翻、腳踝內翻、墊腳尖、腳跟走路訓練、足部肌肉訓練(小腳運動)(圖11)

 

【末期復健計畫】

l          本體感覺訓練:

n          平衡板訓練(圖12)

n          活動訓練(慢走、快走、跑步)

n          敏捷度訓練。

運動場所選擇,舒適平坦避免凹凸不平,高跟鞋避免細根及太高;注意肌肉伸展運動及運動前熱身運動,是預防傷害的不二法門。

 

 

(復健科物理治療師  吳定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tca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